1995-06-05来源:江苏省国画院 |
贺成 雪后原野,银装素裹,万籁寂静。清晨小汽车行驶在皖北公路上,路上积雪已被打扫干净,雪堆在道旁像一座座小山丘,金色的阳光照耀在白皑皑的雪原,显得刺眼目眩。近午时分,我下车休息片刻,信步走到路边的雪堆旁,忽被一片片神奇的景观所吸引。雪堆开始溶化形成千疮百孔、犬牙交错的残雪痕迹,有的像出色的雕塑作品,但更像西部边陲山川裸露的脊梁,一条条沟,一道道坎地傲立苍穹,似浪,奔腾扬波,似山,千岩万壑,极为壮阔,我被惊住了,赞叹这大自然的神工!这是阳光和劲风两位巨匠的大手笔在雪上留下的一种美,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美,一种残缺的美。 我坐在车内,一路上都在思索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的含义。 溶洞里的钟乳石,太湖边的怪石,形态各异,皆因地球的变迁而成。敦煌前三危山的嶙峋寂寥,黄土高坡的断壁残破,那是历史的风侵日蚀。盆景园中的树桩,虬枝错节,被虫儿咬过的片片红叶,如网如缕,这都是大自然纠曲后形成的残缺美,也是一种病态美。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弱不禁风,楚楚动人,现代女郎的一头长发,偏偏要烫成波浪,也是残缺美。诗人画家多钟情于一弯残月,“明月不堪盈于赠”,“月儿弯弯照九州”,因为月亏比月盈更令人产生联想,忧愁中略带酸楚的诗意归功于残月。残缺美、病态美是完整美、健康美的补充,是美的另一种表现,旭日东升的壮观令人激动,残阳如血的奇观更加壮烈。人生是美好的,但也是残缺的,因为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完整的、标准的。千万个人生之旅组成这奇妙的大千世界,人生道路没有笔直的坦途,因此,我想人生也是一种残缺美。广而言之,残缺美已包罗万物,它在美学中已占领多么大的阵地啊! 在美术领域里,中国书画就是推崇残缺美的一门艺术,抱残守缺,趣味无穷。忌“直”,忌“露”,忌“滑”,用线要“屋漏痕”,“锥画沙”,及“金石味”,都是注重残缺美的效果。因为斑驳破旧,内涵丰蕴,直线不如曲线美,光滑不如凝重,耐人寻味,神秘莫测。这些都是书画中残缺美的最基本的认识。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(瘿瓢)曾写道: 爱看古庙破苔痕,惯写荒崖乱树根。 画到精神飘没处,更无真相有真魂。
刚与柔,阴与阳,健壮美与残缺美,都是矛盾的 1995年6月5日刊载于《扬子晚报》 责任编辑:王洁 |